能住34亿人的新城规划当防“大跃进" |
分类:从业心得 时间:(2017-04-21 09:43) 点击:512 |
7月7日,山西省太原市,某房地产开发商近百栋豪华别墅停工多年被杂草包围,从空中望去酷似“鬼城”。 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,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、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,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,纷纷提出2020年、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。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,截至5月,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,规划人口达34亿 大数据真可爱,有了她,秀才不出门,便知天下事。如果没有大数据,一些新城的规划自显得富丽堂皇,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。可一放眼全国,则不能发现其间的荒唐荒诞和荒谬。新城规划人口多达34亿约相当于中国目前人口规模的2.5倍,足以装下全世界约一半人口。即使当下放开二胎,要填充这些城市规划的空档,未免难于上青天。 既然是大数据时代,不妨就用数据说话。比如,2015年,我国城镇化率为56.1%。即便按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,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%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%的目标,换句话说,全国13亿人口中已有大半住进了城市或城镇。3500个新城,谁来住,依然是个大难题。 当然,近半的人口仍留住在农村,虽然可以不考虑百姓的进城意愿、落户能力等诸多因素,大可运用行政命令将他们赶进新城,算来算去仍旧填不满新城规划的“大坑”。更况近期出版的《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》显示,中国农民工流向地市级以上的占70%以上,流向小城镇的不到10%。 当然,随着特大城市严控人口规模,对小城镇、小城市来说,可能会迎来承接一部分大城市“溢出”的利好。但总人口的基数未变,此起彼伏,此长彼消。即使“溢出”的人口都流入新城,仍不过尔尔,更何况当不了真的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一些地方不仅面临引进人口难,还处于人口净流出的“失血”状态。 说来算去,人口34亿的新城规划,无论如何都脱离了中国的国情、市情和民情,背离了科学规划的初衷,难免成了水中月镜中花。匪夷所思的却是,荒唐的城市规划何以堂皇的出笼,其背后必有着荒谬的逻辑在。 可以说,亢奋的城市规划根置于土地财政。因为规划、土地、人口三者紧密联系,每多一个人进入城镇化序列,与此对应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就多。40万人口比起20万的城市其潜在的土地出让收益自会成倍放大。正因为规划不只好看,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一届政府带来实实在在的政绩。何况城规从来都是长官意志在作祟,几成了官员手中的玩偶,所谓民主听证、科学论证之类程序悉数被玩弄于股掌之中,所谓民意以及学者也悉数沦为奴婢。这也正是一些地方尽管城市规划十分荒唐,仍然一路绿灯的真实内因;尽管新城成了“鬼城”,依然按奈不住城建激进扩张的内在冲动。 这种以规定地、以建定需的“拍脑袋”规划,必然会让土地利用粗放低效。在我看来,会直接破坏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,消解政府的公正与公信。正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城规进行科学评估,认真审核。比如,当摒弃小国寡君式的执政思维,在区域和省一级对发展方向、人口规划进行统筹,探索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规划相结合。同时当强化城市规划的程序正义,确保民意和学者的建言呼声得到应有的尊严,抑制规划一权独大的路径依赖。唯有如此,才能保障规划的延续性和科学性,防止“大跃进”,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”。
该文章已同步到:
|